欢迎访问服务器信息网

论新能源汽车(科普篇)

频道:电子科技 日期: 浏览:1259

      在现代自然科学当中,这个世界统一为两种基本的客观存在,一种是物质,一种是能量。(注:本文不讨论哲学上的意识存在)

      一、物质

      物质很多时候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比较好理解。物质即是构成宇宙间一切客观的实物和场。蚊子、蚂蚁、蟑螂、苍蝇、空气、阳光、云雾、风、土地、水、煤炭、石油、钢铁、铜、铝、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这些实物之外,电场、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

      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

      常见的物质存在状态有六种: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也可以简单分为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比如天体和原子。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会发现更多的物质形态。物质的种类虽多,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观存在,并能够被观测,以及都具有质量和能量。

       二、能量

      能量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具体形状,相对物质来说,普通百姓不好理解。 我们说,原子弹的威力很大,其实就是说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很大。同样,摔跤手力气很大,其实也就是说摔跤手能够释放出较大的能量。  

      在一般常用语或科普读物中能量是指一个系统能够释放出来的、或者可以从中获得的、可以相当于做一定量的功。比如说1千克汽油含12千瓦小时能量,是指假如将1千克的汽油中的化学能全部施放出来的话可以做12千瓦的功,让1000瓦的灯泡连续发光12小时。

  用比较专业的术语说,能量(energy)是物质的时空分布可能变化程度的度量,用来表征物理系统做功的本领。现代物理学已明确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MC²。也就是物质蕴含的能量(E)等于它的质量(M)乘于光速平方(C²),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值。质能方程式表明物质中蕴含大量的能量,这成为了制造原子弹的基础理论。

  也就是说,物质与能量具有统一性。物质具有能量,能量存在于物质中。

      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J)。在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领域中常用电子伏(eV)作为单位,1电子伏=1.602,18×10-19焦。物理领域,也用尔格(erg)作为能量单位,1尔格=10-7焦。

       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机械能、势能、化学能、热能、电能、辐射能、核能、光能、潮汐能(势能和动能的统一)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 。比如,电饭锅煮饭,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灯泡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水电站发电,是势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等等。

      综上,我们明白,日常生活中的电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叫做电能。

      三、能源

      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属于物质范畴。

      特别说明:理论上所有的物质都存在巨大能量,但是人类的科学技术有限,目前能够从中获得能量的物质资源有:太阳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可以看成物质,也可以看成能量)、水、风、潮汐、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柴火、牛、马等)、沼气、可燃冰、地热、核材料等等。

  (一)能源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

   (1) 来自太阳的能源。包括直接来自太阳光的能量 (如太阳光热辐射能) 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原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源和风能源等)。

  来自地球本身的能源。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

  (3) 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存在于潮汐之中,称为潮汐能源。

      (二)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1)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源、生物能源。

      (2)新能源:核能源、地热、潮汐能源、太阳能、沼气、风能源、可燃冰、酒精等。

      (三)按属性分类:

      (1)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水能源、风能源、生物能源、潮汐能源等。

      (2)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可燃冰等。

      四、中国电能情况与世界严峻能源枯竭形势

      大家明白,电能是人类利用能量的一种形式。人类可以从煤炭能源、石油能源、天然气能源、水能源、风能源、核能源等中获得电能。

      2016年中国的发电总量为:59,897亿千瓦时,其中火电71.60%,水电19.71%,风电4.02%,核电3.56%,太阳能1.11%。

      以上数字表明,目前我国目前的电能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主要是燃煤发电机组发电。也就是说我国的电能主要来自常规能源煤炭和水能源。火力发电主要弊端是排放烟尘、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影响。当年莺歌海火电站事件就闹得沸沸扬扬。但国家对火力发电污染的治理力度越来越大,污染物排放量会有所减少。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核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比例。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化之下的工业社会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各国家都要为本国的未来能源做好谋划。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只能开采41年),天然气只能开采67年,最多的煤炭也只能开采192年。全世界每天消耗8400万桶石油,美国占其中的1/4。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比19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人类面临严峻的能源枯竭形势。能源枯竭可能一时半会儿来不了,可总像达摩克利斯之剑那样高悬头上,让各国不安。

      五、可持续发展

      正是因为人类面临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各国都在谋划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么增加勘探储量,要么节约,要么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要么极端方法,发动战争打劫,美国常用这招。

      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方面必须“开源”,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2014年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能源行动计划》),明确了202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方针和重点任务,部署推动能源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行动纲领。

      《能源行动计划》计划当中说:“……实行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汽车和船舶产业化步伐,提高车用燃油经济性标准和环保标准。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和水运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推进主要城市群内城际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出行和非机动出行比例。……”

      六、关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

      国家为了能源战略和环境保护,制定《能源行动计划》,推进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化是明智的,但却被许多无良企业混淆概念,钻了空子。

      首先,就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还未能达到大规模使用新能源(比如核能、可燃冰、太阳能等)发电而驱动的水平,大部分都是通过常规能源获得电能来驱动。虽然这类汽车在环保方面没有直接污染,在节能方面也有一些效果,但是无良企业为了商业利益把这类汽车称为高大上的“新能源汽车”是及其愚弄百姓和混淆视听的,是误导人的,甚至是指鹿为马的!这类汽车真的使用新能源来驱动了吗?根本没有!还是通过常规能源获得电能。可是听了名字让一般百姓真的以为是使用新能源来驱动。其实该叫电动汽车就叫电动汽车,该叫混合动力汽车就叫混合动力汽车。有人可能反驳,不就一个名字嘛,叫什么无所谓。大错特错,这是一个严肃的科技名词,岂能乱叫!要不叫“永动机汽车”不是更好?百姓还以为买这种车以后就不烧油了呢!企业不能无良到弄台国产柴油拖拉机给非洲朋友,说是“新能源汽车”吧!

      其实美国和日本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是走在我们前面的,特斯拉、丰田和日产就做得不错,但是人家也没有明目张胆把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叫做“新能源汽车”啊!因为真的不是使用新能源来驱动啊!不能愚弄国民啊!

      其次,不少无良企业打着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名义骗取国家补贴。得罪人,不展开论述。

      我赞同国家发展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但是我反对无良企业目前把此类汽车称为“新能源汽车”,因为真的是误导和愚弄百姓。

      我个人认为,现今中国普通百姓把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称为“新能源汽车”,主要原因是不良企业的炒作,次要原因是普通百姓的认知水平低,容易被忽悠,还有就是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

      记得纳米技术刚刚诞生时候,好多奶粉企业都用“纳米技术”这个高大上新名词忽悠百姓,说其生产的奶粉达到纳米级别,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其实奶粉还是原来一样的奶粉,颗粒并没有达到纳米级别。但是很多百姓被愚弄了!

      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必须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长期进行大量的科研实验,才能取得成功的。不是靠嘴皮吹出来的。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恰恰最缺乏此种长久的科研精神。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新能源汽车前几名有哪些?

特斯拉仅卖出1512辆!新能源汽车销量暴跌36%:比亚迪赚翻

新能源汽车是怎么样呢?

福州万通:新能源汽车“风口”强劲,亟需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

新能源汽车“自燃”多发成“自然” 你还买吗?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