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持续下滑 品瑶股份拟挂牌新三板
每经记者:张明双 每经编辑:董兴生
近日,浙江品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瑶股份)申报新三板基础层挂牌出现了新进展,公司回复了挂牌审查部第一次反馈意见,并收到了二次反馈意见。
品瑶股份主要从事专业塑料收纳箱及家居用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2019年、2020年、2021年1~9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1.42亿元、1.22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2248.94万元、2686.78万元、1210.19万元。
报告期内,品瑶股份外销收入占比超过八成,且客户集中度较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反馈意见回复中,品瑶股份确认公开转让说明书(申报稿)中的第一大客户与第二大客户系同一家族控制的企业。因此合并披露后,报告期内公司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达到60.27%、78.18%、82.11%。
外销收入占比超八成
对于2020年业绩增长,品瑶股份表示,主要原因是大客户订单金额逐年增加,以及新客户订单数量有所上升。
品瑶股份的主要客户为大洋洲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报告期内外销收入分别为9436.52万元、1.22亿元、1.0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81.98%、85.68%、86.39%,收入占比较高且逐年提升。
对于外销收入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品瑶股份表示,公司与主要境外客户Asia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mpany Limited(以下简称“AITCL”)已合作多年,产品得到AITCL和终端客户的信赖,销售业务量逐年增长;同时,公司非常重视大客户的维护,倾注更多的精力发展境外业务。
公开转让说明书(申报稿)显示,AITCL为品瑶股份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5.64%、67.83%、72.85%,而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则为94.23%、96.09%、93.68%,客户集中度较高。
在挂牌审查部问询下,品瑶股份在反馈意见回复中表示,根据工商登记资料且与相关客户业务人员确认,AITCL法定代表人蒋龙根与第二大客户DIY RESOLUTION PTY LTD. (以下简称DRPL)法定代表人DAVID JIANG系父子关系,Asia与DRPL系同一家族控制的企业。
因此,品瑶股份将AITCL、DRPL作为第一大客户进行合并披露,报告期内对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0.27%、78.18%、82.11%,而前五名客户销售占比则提高到95.88%、96.66%、94.69%。
值得注意的是,AITCL与DRPL均为贸易商,AITCL终端客户主要为Bunnings(澳大利亚当地的零售店)、Homebase(英国当地的零售店)等,DRPL终端客户也包括Bunnings,二者向品瑶股份采购的产品终端销售存在重合情形。品瑶股份表示,作为同一家族控制的企业,双方共享部分销售渠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两家公司向Bunnings供应的产品品牌、款式、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具有一定的商业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二次反馈意见中,挂牌审查部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主要客户AITCL及DRPL的经营规模及基本财务状况,上述企业向公司采购金额占其总采购额的比重,是否存在其他境内合作客户等。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由于外销收入占比较高,加上品瑶股份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汇率波动对公司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报告期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呈现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瑶股份的收入及毛利率水平。
根据品瑶股份折算,若2021年1~9月外销收入用2020年度平均汇率折算将增加625.84万元,影响比例为5.13%,故毛利率变动受汇率变动的影响。
对于汇率波动风险,品瑶股份提出了应对措施,对于外币应收账款的回款严格控制,可考虑使用金融避险工具,减弱外汇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报告期内,品瑶股份的毛利率分别为34.53%、31.44%、20.65%,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与两家可比公司朔翔科技、海兴科技相比,2019年、2020年,品瑶股份毛利率高于两家可比公司,但随着毛利率持续下降,2021年1~9月毛利率已经低于两家公司。
品瑶股份2020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到新收入准则影响,而2021年1~9月毛利率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包括汇率降幅较大,全球疫情和油价上涨导致运费大幅上涨,进口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2020年购入大量机器设备导致折旧成本上升等。
对于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品瑶股份认为,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具备向客户转嫁相关生产成本的能力,不完全承担原材料等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但如果原材料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由于报价调整协商需要一定的沟通时间,客户需要进行申请调整,相对会有一定的滞后,故原材料等价格大幅波动,会对公司成本产生一定影响。
就挂牌新三板相关事宜,2022年4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品瑶股份并发送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每日经济新闻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