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亿件!“五一”揽投快递包裹量同比保持增长 专家:消费经济恢复向好
央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记者王晶)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假期(4月30日-5月4日)揽收快递包裹13.4亿件,同比增长2.3%;投递快递包裹14.7亿件,同比增长19.7%。
近期,受疫情影响,物流保通保畅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紧迫性日益凸显。这些数据的发布,对于当下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
资料图:2022年2月18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邮政农村物流服务中心,邮政工作人员对包裹进行消杀(图片来源:CFP)
消费恢复拉动物流增长 促通保障仍需加力
针对“五一”假期快递业务数据,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贯铄资本CEO、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用“相对平稳”来形容。此前,3月份全国快递业务量预计同比下降2.5%,受多地疫情多点散发影响显著。
物流专家杨达卿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份数据,一方面显示了4月中旬以来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得到有力落实,畅通了快递物流。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消费经济在恢复向好,拉动了快递物流。”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5月5日发布了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其中显示,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3.8%,较上月回落4.9个百分点,短期冲击仍在持续,促通保障还需加力。此外,4月份,受多地疫情防控需要影响,物流从业人员指数为45.5%,较上月回落3个百分点,物流企业用工出现缺口。
赵小敏认为,随着疫情情况的好转,快递行业或将实现触底反弹,快速复苏。他预测,疫情逐步缓解后,或将出现消费“报复性”增长,“包括‘618’大促,如果在这之前疫情逐步得到好转,后面二季度的数据还是比较乐观的。”他说。
物流“堵点”问题有所缓解 官方:正全力调配民生物资
邮政快递业能够实现同比正增长,离不开物流畅通的有力保障。就在上个月,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多项有利于推动物流畅通的举措,包括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等。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多方合力下,目前物流“堵点”问题有所缓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随着措施逐步落地,推动整个经济恢复增长的效应也会进一步显现。目前,交通干线“大动脉”已打通,但区域物流“微循环”受阻依然严重,物流业复工复产尚未达到预期。
记者获悉,目前,国家邮政局正全力保障防疫物资、民生物资和生产物资的有序调配,优先保障和满足防疫物资、紧急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的运递需求,努力确保民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据介绍,在山西,目前已有403个邮政快递分拨中心恢复常态化运行,正常运行率达到94.8%;11231个邮政快递营业网点恢复常态化营业,正常营业率达到93.2%。
在上海,当地正分保供、保通、保畅三个阶段积极稳妥逐渐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工作。近期监测数据显示,上海邮政快递业运送民生物资日均已超过1万吨。
接下来,记者从国家邮政局了解到,上海将视疫情防控形势,合理开放部分分拨处理中心和营业网点,以生产生活资料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链供应链为服务保障重点,满足部分寄递需求。直至社会经济秩序逐步全面恢复,行业将全面开放分拨处理中心和营业网点的运营,全面恢复寄递业务。
推广无接触投递设施 专家:引导智能快件柜企业入住社区
对于接下来的安排,国家邮政局透露,将继续推动有序恢复干线、支线和末端运输,积极协调推动符合条件的邮政快递分拨中心解封,加快邮政快递业复工复产步伐,聚焦邮政快递末端服务,推广无接触投递设施,打通邮件快件进小区“最后一百米”。
快递、即时配送等是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生命线,杨达卿建议,疫情防控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科学消杀工作,杜绝“物传人”“人传人”;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百姓民生需求,保障快递、即时配送等人员通行便利。
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不同的举措,保障快递“最后一公里”畅通。5月5日,北京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25场新闻发布会,为畅通管控小区的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介绍,部分街乡做了很好的创新尝试,譬如,双井街道联合京东物流调派快递小哥进驻社区,负责将小区门口的快递配送到单元楼门,避免居民扎堆领快递。
另外,针对解决快递等服务被挡在社区最后一道门的问题,杨达卿呼吁,需要规范并引导智能快件柜企业入住社区,给与相关用地、用电等便利保障;需要考虑一些临时应急举措,在社区门口合理设置临时存货货架。此外,也需要公安、工信、交通等部门的协同,给予行路权保障。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