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力帆股份(力帆新能源电动汽车)
今天给各位分享新能源汽车力帆股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力帆新能源电动汽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新能源汽车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 2、力帆汽车“被收购”的背后,是一场什么样的局?
- 3、力帆被谁收购了?
- 4、激变大潮中的车企生存实录 那些在2020年“消失”的汽车品牌
- 5、力帆集团申请破产!重庆首富暮年悲凉,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新能源汽车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新能源汽车股票的龙头股有:
1.天汽模:新能源汽车龙头股。浙江时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创新型企业,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领域。
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龙头股。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以二次充电电池业务,手机、电脑零部件及组装业务为主的IT产业,以及包含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产业,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发展包括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LED及电叉车在内的其他新能源产品。
3.蓝黛科技:新能源汽车龙头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乘用车变速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公司是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力帆股份、众泰汽车等多家知名乘用车企业动力传动部件供应商,部分产品出口到中东地区、印度,初步形成了内销外销同步发展的业务格局。
4.宁德时代:新能源汽车龙头股。根据招股说明书,宁德时代2017年动力电池的销量为11.84GWh,全球排名第一。
其他新能源汽车概念股还有: 铂科新材、海达股份、华自科技、银禧科技等。
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拓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截至2021年5月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产销量将达到261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1%,结束了连续三年的负增长。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将达2750万辆,同比增长5.4%,乘用车涨幅将达到8%,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有望至500万辆。
力帆汽车“被收购”的背后,是一场什么样的局?
力帆汽车近来一直都是负面新闻缠身,尤其经营巨额亏损,加上各种逼债,汽车质量缺陷等,无不让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倍受公众以及媒体的关注。
然而,最近一条新闻,却破天荒地给力帆汽车“打气”。有媒体就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向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注资,成为其最大股东,股权的价格和规模尚不清楚。此消息一出,稍微对力帆汽车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会认为这下力帆汽车得救了,或者说力帆汽车走出目前的困境大有希望。
对于吉利汽车集团来说,人们猜想,其收购力帆汽车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是大环境不好,加上力帆汽车确实处于危局中,这个时候出手力帆,可谓低价收购,符合资本追逐的本质。二是吉利汽车这几年一直都在收购,加上这一次收购,并不意外。
然而,就在市场替力帆高兴的时候,吉利的一则公告又仿佛给市场以及力帆泼去了一瓢冷水。
6月19日,针对市场有关吉利控股将收购力帆股份的传闻,吉利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杨学良果断否认传言,称“没有此事”。力帆汽车似乎一下又回到了“解放前”。
在论述“力帆汽车“被收购”的背后,是一场什么样的局?”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力帆汽车目前的状况进行一番了解。
2019年,力帆股份亏损达到了46亿元,超过2010年上市以来10年间的利润。而上年同期盈利2.53亿元,同比下降2068.77%。
在销量方面,力帆汽车2019年燃油车销量下滑75.52%,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69.49%。而在今年的1-5月份,力帆汽车累计销量仅有1347辆,赫然出现在汽车销量跌幅超过90%的车企名单中。如此之大的跌幅,相伴而生的一定是巨额的亏损。
有媒体这样预测:力帆汽车如今已经处于困境,资金链紧张、产品竞争力不足,加上纯电产品持续出现问题需要召回,力帆汽车的2020年并不好过。
今年6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了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召回3651辆纯电动汽车的消息。而在2018年的6月,力帆已经召回了6431辆纯电汽车,至此,力帆汽车在过去两年中累计召回的电动车已经突破1万辆。
在诉讼方面,6月18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披露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补充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涉及诉讼(仲裁)已达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
力帆汽车面临着巨大困境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它还将面对大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下行以及疫情带来的影响。这个时候,资本基本上都处在观望中,除非出手投资确实能够捡到大便宜。
以上吉利否认了收购传闻,力帆汽车的创始人尹明善被解读为再“难寻救主”。不过,从上述“无中生有”的传闻来看,这背后一定有故事。
我们首先应该确认一个事实,力帆汽车仅靠现有股东的力量,是难以获得根本的转变,唯有依靠外来力量才能带来转机。
为了吸引市场注意,这个时候出现的“被收购”传闻,是否是一场精心的谋划?从传闻的影响来看,至少给市场造成了这样一个假象,有吉利这样的大集团来收购,说明力帆汽车还是具有相当价值的,至少将来在跟别人谈判中,“底价”不会太低。“被收购”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力帆有意透露确实想卖股份,寻求新的合伙人,以拯救目前的危局。
资本运作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一场“局”,但是,“局”的背后却是迷雾重重,谁能火眼金睛看个清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力帆被谁收购了?
车和家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获造车资质
1、车和家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6.5亿元的价格获得了力帆汽车100%股,新帆机械为北京心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心电智能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2、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其实从账面上来看,力帆汽车的经营状况是非常难看的,截止到2018年11月30号,力帆汽车审计的资产净额度为161.05万元,而2018年1~11月份营业收入为19.16亿元,净利润亏损2.67亿元。
3、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方面销量一度惨淡,虽然售价低廉,但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此次车和家的理想汽车收购可以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很多媒体以为力帆股份将资产全部出售,彻底退出汽车行业,其实不然。
扩展资料:
理想汽车除了收购力帆股份之外,还与力帆汽车签订了三年的合作框架协议,除了技术、车型研发成果共享外,力帆股份有权出资且车和家同意接受力帆股份出资参与最近一轮融资。也就是说力帆汽车将会在资本等方面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激变大潮中的车企生存实录 那些在2020年“消失”的汽车品牌
有的时候生和死的分界并不那么明确,但优胜劣汰却始终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2020年对于全球来说都是极其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新冠疫情肆虐,对包括 汽车 产业在内的多个领域都产生了相当广泛深远的影响,而目前中国 汽车 市场虽说已然复苏,但有喜亦有悲,在多重因素的施加影响之下,有一些 汽车 品牌在2020年停下了前行的脚步,成为 历史 大潮中褪去的浪花。
4月14日,雷诺集团发布了在中国市场的全新战略,未来在华业务重心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 汽车 领域,至于传统的燃油车用车业务,雷诺会将在东风雷诺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东风。
根据公告显示,由于国内 汽车 市场下滑以及东风雷诺的经营状况,股东方拟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经东风 汽车 集团和雷诺双方协商,雷诺拟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东风 汽车 集团,东风雷诺将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东风雷诺成立于2013年,由东风和法国雷诺共同出资组建,其在中国车市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以及地方的支持之下,销量在2017年快速增长到7.2万辆,看似前景一片明朗,但近两年却坠落谷底,2019年说雷诺全球销量为375.4万辆,中国仅为18万辆,而这之中东风雷诺贡献却仅为1.8万辆,而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整个Q1季度销量直线下降到了不足700台,由此来看,东风雷诺对于整个雷诺而言已经微乎其微。
实际上,雷诺虽然将其所持有的东风雷诺股份转让给了东风 汽车 ,但其并没有退出中国,只不过未来在华重心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 汽车 领域。
尽管雷诺集团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但是东风雷诺已经成为 历史 ,雷诺轻型商用车将通过华晨雷诺金杯展开,而电动 汽车 业务将通过江铃新能源和易捷特开展,虽说如此,同标致、雪铁龙一样,法系品牌在华仍然任重而道远。
11月13日,东风裕隆 汽车 销售有限公司在浙江法庭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消息进入我们的视线,同曾经火爆的台综、偶像剧不同,这家有着台湾省血统的 汽车 企业在大陆却难逃水土不服的命运。
东风裕隆成立于2010年,作为东风与裕隆以50:50股比组建的合资公司,其生产纳智捷品牌的车型,而此次申请破产清算的东风裕隆销售公司则成立于2013年,负责纳智捷车型的销售。
据我们查询相关数据来看,东风裕隆的尖峰时刻出现在2015年,当时在大陆的销量到达了 历史 最高的6万辆,甚至请来了周杰伦为旗下车型代言,其后销量便开始逐年下滑,2019年全年销量不足2000辆,今年前九月甚至不足百辆,可以说已经毫无存在感可言,由此看来其销售公司破产清算并不在意料之外。
对于破产传闻,东风裕隆给予了否认,而东风 汽车 官方回应称,东风裕隆拥有基地、生产资质、土地等诸多资产,目前并没有破产计划。
官方态度虽说如此,早在2018年纳智捷在大陆的经销商就已逐步将业务转交给其他品牌经销商,当前东风裕隆销售网点大多已经退网,仅剩部分保留售后功能,官网虽留售后热线,但是长期处于无法拨通的状态,售后备件已处于非正常状态,诸多备件供应不足,导致用户的车辆遭遇故障时无法维修,并因此引发投诉,不管东风裕隆销售公司破产是否影响纳智捷,其在国内失去存在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11月16日晚间,华晨 汽车 发布公告称,其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而其供应商向法院申请对华晨 汽车 进行重整。
据了解,华晨集团是辽宁省属国企,有中华、金杯、华颂三个自主品牌和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
成立于90年代初的华晨 汽车 ,不可否认的曾经辉煌过,作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 汽车 企业,其于1992年10月登陆纽交所,一时风头无两,甚至被称之为 社会 主义第一股。
中华品牌 汽车 最早于2000年下线,后来凭着意大利设计的元素、与宝马共线生产的宣传赢得了市场关注,旗下尊驰、骏捷等车型曾经受到市场欢迎,但是车辆热销并没有掩盖小毛病不断的问题,加之数年未推出全新换代车型,只对现有车型小修小补,这都使得其口碑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华晨 汽车 的自主品牌板块开启了倒车,虽然近些年中华品牌有V7、V3、V6等车型,还有“宝马技术”的加持,但在市场上一直缺乏存在感。
笔者去往华晨4S店,销售人员告诉笔者,店面的主要销量均来自金杯车型,中华车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自主品牌板块发展乏力,让华晨 汽车 连年亏损,但华晨宝马的大腿似乎成为了其续命丹药,据相关内部人士介绍,因经营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近几年过度依赖华晨宝马,除导致自主品牌盈利能力持续弱化,其与宝马的对话话语权也越来越低,2018年双方签署的协议显示2022年前宝马将增持华晨宝马至75%股权,这对以华晨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虽然有政府的帮扶,但其债务问题积重难返。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华晨集团自主品牌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债务问题暴发,从华晨半年报来看,集团层面负债总额523.76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110%,有关方面成立银行债委会,力求债务和解,没有结果。
在这样的态势下,华晨 汽车 今年已经发生多次因债务压力加大通过抛售股份来缓解资金压力的情况,由此发生了多起诉讼案件,这些诉讼对整体生产运营造成较大影响,造成了企业资金的紧张,今年8月其多只存续债券出现暴跌,10月下旬其发行的10亿元私募债到本金未能兑付,后续授信审批也未能通过,最终无法偿还,总违约金额65亿元。
债务关难过,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但同时因其具有挽救的价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华晨宣布本次重整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但旗下相关公司却急于撇清关系,这也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很多人对力帆 汽车 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但力帆摩托或多或少都有听过,当年的力帆靠生产摩托车发动机配件起家,逐渐赢得了钱江、新大洲等摩托车生产商的青睐,除了发展国内市场,还积极拓展海外版图,2001年成为摩托车出口的老大,慢慢的有了一定资金积累后,力帆开始向 汽车 领域发展。
力帆第一辆轿车520于2006年推出,成为继吉利、奇瑞、比亚迪后又一家被承认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其后力帆620、320、720等轿车、X60等SUV相继推出,随后又推出530/630,以及首款中型车820,微面市场也推出不少产品,此外力帆还涉足足球以及赛车等领域。
但车辆竞争力的不足、质量问题频出加上 汽车 行业寒冬等因素,力帆销量暴跌,2020年加上疫情的影响,上半年仅售出200余台车,这就造成了力帆 汽车 的巨额亏损,资金压力导致其缺乏清偿能力,不能清偿到底债务,多家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
此前,作为同属力帆集团子公司的出行公司盼达,也与力帆 汽车 上演了兄弟相争的“闹剧”,力帆确定需向盼达赔偿7.83亿元,且不说背后有着什么目的,却无疑使得力帆乘用车的财务恶化进一步加剧。
8月21日,重庆法院裁定受理力帆股份重整一案,12月22日力帆发公告股东变更为满江红基金,而满江红基金的背后则是吉利迈捷与重庆两江基金。
其实,目前力帆传统乘用车已经停产,11月份力帆新能源 汽车 产量145辆,而未来力帆将为吉利生产枫叶 汽车 换电车型,而此前曝出的力帆工厂全新车型谍照,或将成为吉利在力帆工厂的新车型,但不论怎样,力帆品牌成为 历史 也已经板上钉钉。
众泰这个名字,在中国 汽车 产业中应该算一个神奇的存在,自2003年众泰控股集团成立以来,其由为北汽、昌河、江淮等提供零配件到自己生产车型,由于期限缺乏生产资质,众泰的第一款车型2008于2006年以大地名字上市,而这款车外观设计借鉴了丰田TERIOS。
此后众泰又推出了5008等车型,并在借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酷似大众途锐的T600,形似奥迪Q3的SR7,而SR9高度神似保时捷Macan的设计更为众泰赢得了“保时泰”的称号。
相比大多自主车企有逆向研发走向正向的过程,众泰“剑走偏锋”式的打法虽能让其短期获利,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今年10月众泰被法院裁定重整,若重整计划草案不能获得法批准,法院可裁定直接破产,由此来看曾经饱受争议的众泰或终将走向末路。
除了众泰之外,众泰系的公司也绝大多数受到牵连,12月2日众泰新能源被被申请破产清算。
此外,众泰系的君马、大乘、汉龙等 汽车 ,都已经处于破产或是名存实亡的边缘之上,12月23日众泰母公司铁牛集团被裁定中止重整程序、并被宣告破产,虽然众泰宣称其与铁牛保持相对独立,但遭遇连番打击的众泰 汽车 或许早已无力回天。
提起夏利,在中国 汽车 发展史中绝对是一个光辉的名字,1986年以组装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下线,自此开始在中国 汽车 发展浪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0年前后夏利在出租车市场的份额高达40%左右,2004第100万辆夏利品牌 汽车 下线,2011年销量达25.3万辆,在此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从2012年起连续6年亏损,除了车型产品力和竞争力的问题之外,品牌定位低下,错过新能源发展大潮,惨淡的市场表现,曾经的“国民轿车”光环已然褪下。
而在2018年,夏利终于等来了正式停产,进入无限期雪藏阶段,虽说停产,但天津一汽夏利的名字仍在,2019年4月其与博郡 汽车 组建合资公司,将代工生产博郡新能源车型。
当然,与博郡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博郡的倒下似乎撵断了天津一汽夏利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今年12月14日,天津一汽夏利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夏利正式与我们告别。
两极分化 这些新势力仅是昙花一现!
除了传统造车企业之外,造车新势力的角逐则更更加惨烈,同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的扎推入局不同,今年其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蔚来、理想、小鹏三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连奏凯歌,蔚来11月交付5291台、理想交付4646台,小鹏交付4224台,三家11月销量均创新高,形势一片大好。
与此同时,三家新势力在美股会师,美股市场也是捷报不断,蔚来在11月25日美股收盘后首次成为中国车企市值第一、全球市值第四的车企,小鹏/理想也是表现不俗。
同上面三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比,也有一些新势力在2020年坠入了生死边缘,长江 汽车 正式被裁定破产清算,江苏赛麟被查封、拜腾停工停产、绿驰被收购、博郡、奇点、知豆等品牌或多或少已经处在了“生死存亡的一线之间”。
长江 汽车 ,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杭州公交客车厂,90年代因经营不善企业濒临破产,2013年被五龙电动车注资重组,今年其被裁定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虽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但长江 汽车 其实也一度众星捧月,2016年长江 汽车 成为最早一批拿到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2017年成为继北汽新能源之后第二名拿到“双资质”的新能源造车企业。
尽管手握“双资质”,但因补贴退坡、缺乏造车经验等原因,发展却难言满意,车型推进毫无进展,逸酷2016年发布至今没有上市,2018年亮相的三款新产品仍停留在概念车阶段。
除了缺乏经验和受补贴退坡等影响外,长江的战略决策也有一定的问题,它将重心过多放在了电动商用车领域,该领域所占市场份额很小,且有比亚迪等头部品牌虎视眈眈,想要去撬动这一块蛋糕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此外其母公司同样连续多年亏损,已在港交所停牌,想要借助母公司的力量完成救赎早已成为天方夜谭。
除了长江 汽车 正式确定破产清算外,博郡 汽车 也面临生存危机,6月13日博郡创始人发布公开信表示,博郡目前遭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给员工、股东、供应商、地方政府以及合作伙伴的发展造成实际损失和不良影响,其创始人远赴美国不再回国。
从6月23日开始,江苏赛麟工厂和办公楼被全面查封、账户被冻结,相关负责人也被立案侦查,江苏赛麟 汽车 的最大股东南通嘉禾一张诉状将赛麟 汽车 告上法庭要求赛麟 汽车 归还借款,据悉实际提供资金已经超过59亿元。
6月30日,拜腾 汽车 给中国区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宣布自7月1日开始停工停产,除留下一支不足百人的团队维持公司基本职能运转外,其余员工全体留职待岗。
总结:
同国外动辄百年的车企巨头而言,中国 汽车 产业的发展仅仅短短几十载光景,而造车新势力更是最近几年才显现的新兴产物,传统车企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从东拼西凑、逆向借鉴转向正向研发,大多走出了适合各自的发展道路,但一旦无法紧跟行业潮流、时代风口,哪怕曾经叱咤风云也终究会被 历史 所淘汰。
而造车新势力发展时间尚短,在新能源的红利之下应运而生,经历了前期高调的扎堆入局,在经受市场的残酷锤炼以及疯狂的烧钱之后,终究会有退出者,这是 历史 规律使然,不可悖转,而对于这些造车新势力而言,佼佼者仅为尔尔,更多仍在为生存担忧,甚至于已经倒下,总体来说,更多的它们只能是时代背景下绽放的昙花。
力帆集团申请破产!重庆首富暮年悲凉,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1、
力帆集团申请破产
2020年8月6日,力帆集团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 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
这个曾经的“中国摩托车之王”,在破产传言中风雨飘摇苦苦支撑了两年多时间,一度辟谣,终于还是倒在了2020年这个多事之秋。
这次申请破产的是控股股东力帆控股,根据股东数据显示,总共拥有力帆集团47.08%的股份,是力帆集团的最大股东。
而根据“天眼查”的数据,这个“力帆控股”实际上就是力帆集团创始人尹明善一家人控制的公司。法人为其妻子陈巧凤,而股东中有尹明善和他的一双儿女。
“力帆控股”被申请破产,力帆集团自身的债务危机也是到了难以喘息的时刻。截至今年一季度结束,力帆集团总资产182.93亿元,总负债157.19亿元,净资产25.75亿,资产负债率高达85.93%。
除此之外,力帆集团官司缠身,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其中已判决仲裁221件,涉及金额18.36亿元;尚未开庭案件82件,涉及金额5.8亿元。
而且力帆集团的负债还都是短期需要偿还的欠款,在一年内需偿还短期债务就有90.75亿元。
今年6月份,力帆股份因为还不起56.3万元的贷款,被对方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对其进行破产重组。可见力帆集团现在的资金链是多么紧张。
曾经创造了重庆首富的力帆集团,如今前途未卜,命悬一线,它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这个田地呢?
2、
重庆首富暮年悲凉
2020年,尹明善82岁了。
10年前,72岁的尹明善带领着力帆集团成功上市,他也成为了重庆首富。那个时候的他,是无数中国人崇拜的励志偶像。
他这一生,充满传奇。
尹明善,1938年出生在重庆涪陵,20岁那年,还是重庆一中高三学生的他,即将考入大学,却因为一些“资本主义倾向”的言论,被人告发,导致他20年的牢狱生涯。
是的你没看错,因为说了一些话,就被关了20年,如果不是因为1978年结束了那场运动,说不定他还要在劳改农场度过剩下的人生。
狱中的尹明善并没有沉沦,他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和自学英语,等到20年后出狱,40岁的他,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可以翻译英文书籍的水平。也正因如此,他出狱后不久就获得了到重庆设计院当英语老师的工作。
可当老师工资太低,尹明善干了几年之后,就辞职下海,做起了图书生意。1985年,尹明善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自己编辑发发行《中学生一角钱丛书》,每本赚1分钱,卖了1000万册,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万元。
可这一分钱的生意,渐渐已经入不了尹明善的眼。他觉得图书生意难以做大,不断寻求着可以“大干一场”的机会。
到了90年代,尹明善在与一帮摩托车修理厂的朋友聊天时,发现了商机。
朋友告诉他:每个月需要几百台发动机,却要到河南去买,价格很高而质量很差,本地虽然有两大摩托车巨头嘉陵和建设,但人家根本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小修理厂,只能舍近求远。
尹明善想,如果他能生产出发动机,卖给这些小厂,不是一条财路吗?于是他想到一个办法:去建设集团的维修部将发动机的主要零配件买过来,然后自己组装发动机,成本只需1400,但可以卖到近2000元。建设集团过了好一段时间才反应过来,下令一个零件都不许卖给尹明善,但为时已晚。
掌握了发动机这个“核心 科技 ”的尹明善,已经生产出了自己的摩托车——力帆摩托。
90年代,摩托车作为新式交通工具,曾经是中国家庭的富裕标志,尹明善抓住了这个造富机会,在摩托车巨头云集的重庆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后来居上的中国摩托车巨头。
十年的苦心经营,力帆创造过多个国内第一,第一个四冲程100型发动机,第一个买下甲A联赛足球队的摩托车企业,到2003年,力帆摩托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尹明善也多次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那些年,尹明善不仅收获了财富,也收获了 社会 地位。他的传奇经历和发家史,在重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逸事,他当选了重庆工商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七次登顶重庆慈善榜第一名。
在老家人眼里,他“有胆有识,有情有义”。 他富贵之后,在老家修建了公路,教学楼,街道,图书馆,只要老家有所需,尹明善总是慷慨解囊。
大器晚成的尹明善,在2017年79岁的时候,选择退休,而许多中国企业家不同,他并没有选择把企业交给儿女,而是选择了一位在力帆工作多年,能力和声望都被他看好的牟刚。
尹明善有一子一女,儿子尹喜地,最为出名的是“国内第一台布加迪威龙拥有者”。
比起本名,他在 汽车 论坛注册的网名“精彩哥”更为网友熟知。当时那台跑车就花费了3000万元,而力帆那年的投入到力帆足球队的资金才2000万元。 引得重庆球迷说:“大老板天天哭穷,小老板天天买豪车,重庆足球要想复苏,必须脱离力帆集团!”
虽然没有交班给儿子,但实际上通过控股,尹明善一家人还是力帆集团的绝对控制人,牟刚不过是个打工的,而且从他接任之后,几乎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如今力帆集团债务危机重重,82岁的尹明善有可能还要亲自出来主持大局,但是否能够“力挽狂澜”却希望 微茫 。 人生最青春的20年和最该享受清福的晚年,尹明善都劳心劳力不已,从这点来说,命运对他也太过苛刻。
3、
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悲情英雄值得尊敬
今天的败局,在2003年尹明善的力帆成为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开始,似乎就已经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摩托车已经做到顶峰了,剩下的似乎只有渐渐衰落。进入到新的时代,摩托车不再是中国家庭富裕的标志,取而代之的是小 汽车 的普及。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尹明善开始向 汽车 领域进军。
摩托车和 汽车 ,看起来不过是多了几个沙发,两个轮子,既然在摩托车领域那么成功,做 汽车 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尹明善当初是这么想的,很多人当初也看好他,但偏偏现实远非这样简单。
进军 汽车 领域十几年来,力帆 汽车 推出了多款车型,但在竞争激烈的 汽车 市场,并没有杀出一条血路,不管是传统 汽车 还是新能源 汽车 ,尹明善都努力去尝试了,换来的只是被拖垮的财务。
中国企业家似乎都有一个“造车梦想”,在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房地产时代,能够造出 汽车 ,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家成功的最大标准。
多少人想要做中国的“马斯克”,结果却做成了贾跃亭。
从力帆 汽车 这些年的业绩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尹明善的失败历程。
从2015到2018年,力帆新能源 汽车 销量节节下滑,分别为14874辆、5550辆、7738辆和10166辆。而2019年前5个月,力帆新能源车销量仅为1011辆,同比暴跌57.77%。
十几年来力帆共推出各类 汽车 28款,如今只有1款在售,27款停产或者停售。
需要大量资金和完整配套技术的 汽车 产业,不是谁都能玩得转,就连中国摩托车的王者,也因为闯入这个领域而被拖垮。
2016年力帆 汽车 的“骗保事件”,更是雪上加霜。
2016年10月,力帆股份自曝骗保,公告称:2015年共有2395辆 汽车 不符合新能源 汽车 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
那一年,力帆 汽车 的销量跌倒了谷底,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一点品牌,也消磨殆尽,尹明善就算再有本事,也难有回天之力。
即便如此,如果再选一次,我想尹明善还是会进军 汽车 领域,作为曾经的王者,他会甘心拿着钱去炒房吗?
摩托车的市场在中国注定会越来越少,不进军 汽车 市场,是等死,进军 汽车 市场,是赌命。 旧时代的王者,面对新时代的厮杀,他尽力了,尽管一步走错注定了满盘皆输,但输得令人尊敬。
实在不忍心看到82岁的尹明善面对力帆的败局,祝他好运吧。
关于新能源汽车力帆股份和力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