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器信息网

小微融资服务破局进行时:拆藩篱、固风控、筑生态

频道:养狗注意事项 日期: 浏览:1236

小微融资服务还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

当前小微融资服务市场正面临结构化困境。一方面,大型银行在监管口径下的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较快,但该部分小微客群多为单户贷款金额千万以下的头部小微企业,更下沉的小微融资服务需求并没有被满足。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受限于展业能力和技术水平,难以独自突破小微融资获客和风控难题。此外,从事行业多样,小微金融服务的风控难题很难如消费贷一般通过纯线上流程解决。

提升场景洞察力和协同业务生态,是寻找可持续小微融资服务模式的关键。从困局出发,小微融资服务的藩篱需要用产业互联网思维拆除,相比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更注重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建设,通过产业各方的合作、价值、生态共促共荣,形成场景+科技+金融的有机生态,将融资服务内嵌于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从学理上来讲,数据规模影响风控模型的精准度,如果达不到一定规模,很容易将风险传导至成本端,加重成本压力。因此只有维持一定规模,小微融资服务的效益才能释放,进而完成以量抵价的循环。尤其在利率下行趋势下,以粗放定价覆盖风险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建设健康的规模化生态才是小微融资服务的未来。

以科技为支点的O2O的模式,也许可以成为破局小微融资服务规模化难题的答案。目前,以陆金所控股、360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都在寻找小微融资服务的可持续业务模型,在利用科技赋能传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推动小微融资服务下沉。不难发现,行业先行者已锚定小微融资服务良性模式,持续释放质量与规模齐升叠加效应的新动能。

抢跑小微赛道

作为小微融资服务的一大重要供给主体,金融科技企业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行业细化分工趋势,利用场景触达能力和风控技术优势,向金融机构输出小微融资场景和信贷科技解决方案,更加精准地将金融机构的普惠服务带给小微企业主。同时,小微融资服务业务也为金融科技企业撑起新的增长曲线。

在竞逐小微融资服务的过程中,各家机构的模式和特色存在差异,服务能力也出现一定的分化趋势。拆解金融科技企业的财报就能看到,各家机构都在增加小微融资服务业务投入,在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的路径上走向合流,驶向数字化、O2O模式下的小微融资服务。

根据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财报,陆金所控股、360数科的季度新增借款流向小微企业主的比重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其中,陆金所控股流向小微企业主的融资规模最大,占比也最高。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去年四季度新增借款1516亿元,其中约80%的借款流向小微企业,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升。

陆金所控股2021年全年管理的借款余额达6610亿元,有78%的新增借款流向小微企业主,对比往年数据,该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近期,中金公司发布研报,首次覆盖陆金所控股(LU)并给予跑赢行业评级,称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迎来蓬勃发展,陆金所控股这类非传统金融服务商将有效弥补服务空白。

小微融资服务无疑是一片蓝海,但就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资产结构而言,小微业务占比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陆金所控股借助先发优势和线上线下的协同能力,在小微融资服务领域领先其他金融科技企业,360数科、乐信等后起之秀发展势头强劲。

小微融资服务赛道升温的同时,需求端也在变化。近几年,小微融资在银行牵头,金融科技企业助力的探索过程中,已行至中场,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微融资需求的能力成为小微融资金融下半场竞争的重点领域。

行至2022年,疫情的反复增加了小微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小微企业主需要量质皆增的融资服务。一方面,小微企业主渴望额度高、周期长、申请便捷的产品;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主也越来越倾向精细化的借款服务。一般来说,小微企业主的融资需求比较分散,经营问题不尽相同,它们不仅想获得金融服务,更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在融资之外,他们更青睐能提供经营赋能的服务机构。

成本痛点难解

除了满足新需求,小微融资服务还要解决获客难、风控、服务体验等老问题,这也为金融科技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压力。小微融资服务的下半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增效率、扩规模、降成本的模式之争。

近年来,受互联网金融浪潮推动,面向C端的消费金融市场渗透率得到大幅提升,相比之下,B端小微融资服务仍存较大发展空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普惠小微授信户数4813万户,同比增长45.5%。

从市场现状看,小微融资服务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特别部分经营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仍有待满足,这也解释了为何部分金融科技企业的首贷户比例较高。

政策红利、科技赋能等因素的持续驱动令小微融资服务赛道前景广阔。3月4日,《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强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商业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和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吸纳较多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信贷资金。

小微融资服务虽然越来越香,但真正能跑通风险和成本可控的模式并不容易。在2021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国有大行服务优质的小微客群还会遇到阻碍,这也意味着小微融资的服务质量和模式可行性,是接下来市场的落脚点。

放眼当下,小微融资服务的痛点仍然明显。首先,近两年获客成本水涨船高;其次,小微融资服务面临风险控制的挑战,长尾小微客群的数据信息难以量化,数据间互联互通尚不完善;最后,小微融资的服务体验也需要优化,个性化、定制化、高效便捷的产品供给不足。

究竟何种模式是发展小微融资服务的良性模式,行业解题者从未停止探索。从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各类税贷、营业执照贷、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到延伸服务边界,融合场景与金融,以科技驱动、生态赋能的方式把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经营活动中,金融科技企业的小微融资服务模式越来越清晰,也更加稳健可持续。

两条腿走路

破解小微融资服务商业模式难题,数字科技是答案之一。

小微融资服务市场能够快速兴起,离不开科技赋能。金融科技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机构的提升获客和风控能力,推动普惠金融落地。就金融科技企业的实践而言,数字科技手段主要从两方面促进小微融资服务降本增效。

其一,提升识别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的效率和准确度,让金融服务机构的风控模型实现高效授信决策;其二是提升机构与小微企业的信贷匹配度,改善服务触达和体验,安全地将资金传递给小微企业,增加小微企业主的信贷可得性。

例如,为了解决信贷审批过程繁琐冗长等问题,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推出信贷领域的面审AI机器人,把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下信贷面审流程线上化、智能化,并且能够提供7×24小时审批服务功能。平安普惠研发的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将小微客户申请贷款的平均时间缩短44%。尤其在疫情反复时期,平安普惠借助业务全线上化流程让小微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利服务,高效帮助客户完成融资服务,据悉,3月28日至5月4日,平安普惠帮助上海1588名小微企业主获得了4.8亿元融资。

此外,近段时间以来,针对小微企业主“额度更高、更便捷”的中长期融资需求,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基于其升级后的风控引擎“雅努斯”,推出多个创新产品及服务。财报显示,在2021年,陆金所控股有抵押借款和无抵押借款的件均金额分别为:43.08万元和21.58万元,分别较上年提升10.33%和21.29%。

事实上,对金融科技平台来说,在维持资产质量的同时提升件均金额也对其风控水平及科技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财报显示,在2021年,陆金所控股的技术研发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16.7%,近三年公司用于科技研发的支出累计达到58.28亿。

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供需不均衡现状,催生了专业的金融科技服务商,以T2F2B的模式帮助小微企业主获得融资服务。为了降低风险,提升信贷服务配置效率,陆金所控股等头部金融科技企业也将线下团队作为其获客和风控前置的重要支撑。

当前小微融资服务参与主体的获客模式主要包括依托线下服务团队、嵌入式金融、流量平台广告投放。其中,包括陆金所控股在内的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皆组建了线下服务团队,因为相比消费金融,小微信贷服务的客群更加审慎并且注重服务体验,需要线下激活;小微企业主的经营风险要素也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前端的市场团队线下沟通。

去年以来,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加大线下团队投入,为提升小微融资服务质效打基础。线下优势突出的陆金所控股,依托AI+O2O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式,优化获客、风控效率,据了解其今年继续强化直销团队建设。

360数科、乐信等线上基因明显的企业,也在布局线下团队力量。

一体化模式的规模进阶。从业务可持续的角度,小微融资服务未来必须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助贷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这种模式可以基于质量和成本可控的前提,不断扩大资产规模,进而实现质量、成本、规模的良性循环,使小微融资业务边际成本降低。与此同时,可持续的规模化效应也为小微融资创新业务沉淀更多数据和经验,为金融科技服务商生态外延、数字赋能打开空间。

只有深入场景、做强科技后,才能理解场景、反哺场景。金融科技如此,小微融资服务更是如此。文/张君

每日经济新闻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文科园林:签署1.98亿元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

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

英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1%

民航局发出多份熔断指令

政企联动促销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回温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